作者:佚名 點擊量:3058 更新時間:2019-01-15
七、小兒貧血
[病因]
小兒貧血的原因有:
1.紅細胞生成減少,常因飲食中缺乏生成紅細胞必需的原料如鐵、維生素B12、葉酸或蛋白質(zhì),亦可因慢性感染性疾病致吸收不良,或者是有些小兒因生長過快需要增加,引起貧血。
2.溶血性貧血:紅細胞受破壞致溶血。
3.失血:因出血性疾病和外傷引起。
[治療用藥]
1.多食富含鐵質(zhì)的食物,如菠菜等。
2.服用鐵劑:紅桃K、維血沖劑、富爾血、肝鐵片、健脾補血顆粒、活力蘇口服液。
八、鵝口瘡
[病因]
鵝口瘡又名雪口病,即口腔發(fā)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,多見于新生兒。
[臨床表現(xiàn)]
1.可見口腔粘膜表面履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,可逐漸融合成大片,不易擦去,強行剝離后局部粘膜潮紅、粗糙、可有溢血,不痛,不流涎,一般不影響吃奶,無全身癥狀。
2.重癥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,甚至可蔓延到咽、喉頭食管、氣管、肺等處,可伴低熱、拒食、吞咽困難。
[治療用藥]
1.用2%碳酸氫鈉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后,再用棉簽蘸1%龍膽紫涂在口腔中,每天1-2次。
2.用2%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潔口腔。局部涂抹10萬-20萬U/ml制霉菌素溶液,每日2-3次。[用制霉菌素片1片(每片50萬單位)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,然后涂口腔,每天3-4次。一般2-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(zhuǎn)或痊愈]。
3.在口腔內(nèi)使用抗真菌軟膏或口滴劑。
4.消毒奶瓶和奶嘴時,母乳喂養(yǎng)時,在乳房上涂抗真菌軟膏。
九、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
[病因]
泌尿系感染時由于侵入尿路而引起的。
[臨床表現(xiàn)]
1.新生兒期:有發(fā)熱,面色蒼白,吃奶差,嘔吐,腹脹等非特異性表現(xiàn)。多數(shù)小兒生長發(fā)育停滯,體重增長緩慢。
2.嬰幼兒期:仍以全身癥狀為主,如發(fā)熱、輕咳、反復(fù)腹瀉等。排尿時哭鬧、尿頻、有頑固性尿布疹時應(yīng)想到本病。
3.兒童期:下尿路感染時大部分僅表現(xiàn)為尿頻,尿急,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,上尿路感染時表現(xiàn)為發(fā)熱、寒戰(zhàn),全身不適,腰痛,腎區(qū)叩擊痛,惡心,嘔吐,同時伴有尿路刺激癥狀。
[治療用藥]
建議到醫(yī)院治療。
十、水痘
[病因]
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。多見于1-6歲的小兒,水痘傳染性很強,常在托兒所、幼兒園等兒童集體中流行。
[臨床表現(xiàn)]
1.潛伏期:10至21天。
2.發(fā)病前癥狀:輕微發(fā)燒、不適、食欲欠佳。
3.患者身上出現(xiàn)小紅點,由胸部、腹部,再擴展至全身。小紅點變大,成為有液體的水泡。一兩天后,水泡破裂,結(jié)成硬殼或疙瘩。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(xiàn),重復(fù)同一過程。二至六天期間,新紅點出現(xiàn)二至四次。十至十四天后,紅點脫落,完全康復(fù),不會留有疤痕。
[治療用藥]
1.避免小孩因瘙癢難耐而抓破水泡,引致發(fā)炎,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。如果皰疹破了,可涂1%的紫藥水,如有化膿可涂抗生素軟膏。
2.若嬰兒染上水痘,可為他套上棉手套,避免他用手揉眼,令病毒感染眼睛,形成角膜炎,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,影響視力。
3.水痘的癥狀之一,是溫和的發(fā)燒。水痘擴散期間開始發(fā)熱,水痘消失時便退燒。發(fā)燒期間,不要服用阿斯匹林來退燒,因為這樣會增加發(fā)生并發(fā)癥的機會。
4.用溫水洗澡,保持皮膚清潔,減少感染危險。
5.病兒的被褥要勤曬,衣服要清潔寬大,防止因穿過緊的衣服和蓋過厚的被子,而造成過熱引起疹子發(fā)癢。
十一、佝僂病
[病因]
佝僂病是由于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及鈣等營養(yǎng)素,體內(nèi)鈣、磷不足,代謝紊亂,出現(xiàn)以骨骼改變?yōu)橹鞯娜硇约膊 ?/span>
[臨床表現(xiàn)]
1.食欲不好,煩躁不安,睡眠不寧,夜驚,小兒將頭來回蹭枕部,頭發(fā)磨掉臨床上稱枕秀。
2.頭部可呈方顱,乳牙出的晚,小嬰兒頭囟門閉合遲,胸部兩側(cè)肋骨呈串珠狀,胸骨可呈雞腿狀。
3.患佝僂病小兒嚴重者可發(fā)育遲緩,表情呆滯,免疫功能低下,易患感冒、腹瀉、氣管炎等疾病。
[治療用藥]
1.鈣劑:鈣爾奇D300、樂力、999納諾卡、納米鈣沖劑、納米鈣片、葡萄糖酸鈣含片、蓋天力、活性鈣片、四色鈣糖片、迪巧、凱思立、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(原鋅鈣特口服液)、司特立補鈣片劑、龍牡壯骨沖劑(濃縮)。
2.維生素A、D制劑:魚肝油、維生素AD膠丸、銀耳乳白魚肝油、維生互AD滴劑、橙汁魚肝油、乳白魚肝油、貝特令。
3.多喝牛奶。
上一篇
下一篇